携手银行和大数据公司 消费金融丰富资金来源提升风控力度 | 消费金融
“中国消费金融现象调查”系列报道之七
消费金融 ABS 能帮助消费金融机构得到低成本的资金,并能快速回笼资金再次放贷。此外,互联网金融消费风控系统以大数据为基础,融入“数据+风控模型+算法”的思想
文 | 《投资时报》记者 刘佳昕
随着消费金融的迅猛发展及互联网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征信体系的完善,消费金融市场结构也逐步转变,由原先的银行消费信贷一家独大,发展为现在的银行消费金融、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消费金融及其他机构百花齐放的格局。
《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当前的消费金融公司商业模式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以线下渠道为主,如锦程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等;一类主打 O2O 模式,如海尔消费金融、苏宁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还有一类将自身定位为互联网金融公司,如招联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等。
有分析人士告诉《投资时报》记者,在乱象不断和监管趋严的背景下,监管推动行业集中度提升,愈发明晰的监管框架会让鱼龙混杂局面有所改善,合规经营平台将脱颖而出。先行一步且持有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更容易在市场竞争中鹤立鸡群。
消费金融乱象丛生
由于大量非持牌金融机构参与,消费金融业务基本游离在现有的金融监管框架之外。监管真空之下,部分消费金融的野蛮发展,对借款人、金融服务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稳定都可能形成不利的冲击。
以校园贷为例,近一两年来,关于“校园贷”引发的悲剧案例频繁发生。一来便捷的方式令不少“缺钱”学生试水,在校大学生只需网上提交资料、通过审核、支付手续费,便可申请到一笔信用贷款。
近日,在柳州某高校就读的大三男生小韦因“校园贷”而债务缠身,被追债方带走“失联”,心急家长在网络上求助,引起市场再一次对校园贷的讨论。
与此同时,一些民间借贷机构甚至私人借贷也瞄上大学生群体及消费群体,导致一系列的欺诈、高利贷、裸贷、暴力催收等行为。
小韦通过“校园贷”借款1000元,后因没有及时还贷,在他人提示和劝诱下,答应对方的借款条件,借下几千元的高利贷。由于无法承受高利贷利息,小韦被社会青年带走,欠款也从几千元演变为19万元。
此种现象并非孤例。事实上,由于无准入门槛、无行业标准、无监管机构,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在高速发展的状态下容易滋生乱象。例如交叉金融产品的运作过程中形成的通道叠加、投向复杂、刚性兑付、管理乏力等问题,构成了风险的重要来源;此外,部分P2P平台采用资金池运作,运行模式接近于银行,但不受相应的监管,存在较大的风险隐患。一旦遇到期限错配或者用户挤兑,平台无法及时抽调资金应对,将随时面临崩盘的风险。P2P平台频繁跑路事件,就是这种风险最直接的体现。
“控风险、去杠杆”的政策明朗,且互联网消费金融的监管将日趋严格,在此背景下,部分不合规的企业或将退出市场,如何发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对市场的作用也同时成为焦点。
解决资金和征信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乱象频出,但监管仍坚持“打开正门”。
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今年曾表示,在持续推进网络借贷平台风险专项整治,做好清理整顿工作的同时,还要加强商业银行对大学生的金融服务。银行对大学生的信贷业务服务不到位,他们找不到地方贷款就找网络或者社会上的高利贷。商业银行应研究如何“把正门打开”,把对大学和大学生的金融服务做到位。
而消费金融公司无疑为传统银行的重要补充,主要针对中低收入及新兴客户群,通过宽泛灵活的信贷产品、广泛的地区覆盖来提供金融服务。相比银行,因为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灵活等特点而具有独特的优势和竞争力。截至2017年9月,已有22家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持有消费金融牌照。
据了解,当前环境下,金融牌照对获得低成本资金来源有相对优势。从资金端看,消费金融公司除了可接受股东和子公司存款外,还可通过同业拆借、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在产品端,不仅可以提供消费贷款,还可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以及提供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交叉销售、增值服务有助提升客户黏性和开发度;在风险端,消费金融公司可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一方面可利用征信数据分析用户信用特征,另一方面对借款人亦是一种约束,有助于降低违约概率。
银行及银行系的消费金融公司原先多依赖银行存款或理财资金来源,随着息差的收窄,现在越来越多的银行也开始尝试消费信贷ABS,丰富其资金来源结构。
消费金融 ABS 能帮助消费金融机构得到低成本的资金,并能快速回笼资金再次放贷。没有银行牌照消费金融机构由于无法吸收存款,资金主要靠投资方和股东,或者通过信托、基金等渠道获得。通过 ABS 可以提高资金周转速度,有助于业务规模的快速扩张。
目前消费金融市场看似呈现出一片红海之势,但却是“近海沙滩上”的红海,再往前一步便是一片深蓝海。创业公司如何在大公司的“夹缝”中找到机遇?有业内人士认为,更完善的风控服务、更精准的数据分析以及更贴心的定制产品是未来可能的探索方向。
《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显示,国内传统消费金融的风控模式主要是依托线下收集可能产生的损失,最终来进一步判断其还款能力与意愿。互联网金融消费风控系统则以大数据风控为基础,融入“数据+风控模型+算法”的思想,真正有效地将风控系统量化衡量。
基于大数据风控,可将传统消费金融前端销售依靠大量的人工推荐、后台依赖人工作业的重人力模式,升级为依赖系统和数据自动决策的在线实时自动信贷工厂模式。
在大数据领域中,数据共享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而消费金融公司和大数据公司及银行的合作或为双赢之举。
金控化和平台化两大方向
《投资时报》记者查阅资料发现,2016年底,居民消费信贷总量估计在6万亿元左右,约占消费支出的19%,与日本较为接近,远低于美国的30%。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进一步转变和市场消费信贷产品的增加,消费金融将充分释放强大的发展潜力。假设消费信贷按每年30%的速度增长,2018年将达到10万亿以上,约占消费支出的2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016年底,我国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收支表中住户部门的短期消费贷款余额达到5.3万亿元,加之非金融机构消费金融平台的贷款余额,我国当前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约6万亿元(含房贷规模超25万亿)。如果消费信贷按每年20%的速度增长,到2020年将达到12万亿以上,约占消费支出的2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认为,随着消费金融市场的竞争日渐激烈,各机构的发展模式也开始出现分化,从目前的发展模式看,金控化和平台化是两个主流的发展方向。
当前消费金融行业的整体资本回报率仍在上升状态,未来产业的整合重组不可避免,而互联网行业是资本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原先的行业巨头本身资本和技术均占优,未来随着产业集中度的提高,这种优势将越来越明显。
同时,消费金融垂直细分领域,还处于市场培育阶段。中小规模互联网消费金融平台,则可在细分领域开拓挖掘新的消费需求,并依靠特殊的资源导入,如地域性的客户资源、垂直领域的消费场景开拓或者风控优势、特殊的渠道资源等,发力深耕细分市场, 专注小而美路线。
此稿版权归《投资时报》社所有。
公号转载需经授权,并标注来源及作者姓名,否则,违者必究。
入驻平台
今日头条 | 搜狐媒体平台 | 新浪财经头条
UC头条 | 企鹅媒体平台 | 天天快报
财富号 | 新浪微博 | 百家号
合作网站
新浪网 | 东方财富网 | 凤凰网 | 金融界
封面新闻 | 全景网 | 同花顺 | 王者财经